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

 用心灵呼唤心灵 用爱心激发爱心

心理咨询师考试

反对家庭暴力,怡欣在行动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长期以来把关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对妇女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所受到的歧视和自身的不健康心理所带来的危害进行宣传和关注,特别是弱势妇女的社会性别平等问题,例如,她们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因素分析等等。长期以来我们在多方奔波,寻求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和如何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妇女进行多方位的帮助,为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摸索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

家庭暴力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是社会的公害,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和谐社会与和睦家庭的建设,同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爱滋病等社会弱势人群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家庭暴力作为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近几年一直呈上升趋势。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让公民和政府深感忧虑。

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不同程度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

我国传统社会女性长期存在男尊女卑观念,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影响下,往被要求服从、隐忍,总以家丑不外扬,粉饰太平,一厢情愿相信:“夫妻床头吵床尾和”合理化家庭暴力为家内事,而未正视家庭暴力在于暴力行为及对受创者的影响。

许多受虐妇女长期保持维护家庭完整的责任,扮演着好妻子、好母亲及好女人的角色,为了孩子,选择委屈求全。又或是在考虑离开施虐待者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心中十分挣扎。加上施虐者也会以家人的安危威胁当事人,使受害者常常要面临更多的恐惧。

有些受虐妇女认为自己必须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负责,接受施暴者的指责,以为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好,导致先生生气或以为自己无能,只好受他的控制,或认为他的施暴,只是一时的冲动,在他的道歉与保证下,相信暴力不再发生。但根据统计许多受虐妇女,在这样的想法和期待中已被虐虐待多年。

另外还有经济依赖、亲子情感、宗教信仰或文化因素,受虐者使自己孤立,得不到外界支持。在缺乏信息及支持系统下,受害者不知如何投诉,也有相关人员如社工、警察、法官、医生等,因专业知识不足,帮助效力低,造成受虐者心生无奈和无助,终至妥协。

家庭暴力应该包括肢体暴力、精神虐待、性虐待、限制人身自由和经济上的控制。在立法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肢体暴力有所控制和减轻,而精神暴力和性虐待等家庭冷暴力已经悄然上升。家庭冷暴力就是暴力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拳脚相加、头破血流,另一种更有伤害力的隐形家庭精神“冷暴力”让许多妇女“痛在心里”。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妇女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和低自尊感,长期以来,形成了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化。

反家庭暴力需要社会综合干预。近几年在反家庭暴力方面,我国更多的投入是在法律、人权方面的维护,进行心理学的援助和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还很欠缺。

在导致婚姻破裂的各项原因里,家庭暴力在2005年排在首位,而被法律认定属于家庭暴力的案件很少。一是相关适用法律欠缺,二是执法者和受暴者相关法律意识薄弱,三是家庭暴力取证难度较大,四是法律执行难。家庭暴力本身的隐蔽性以及各界对于家庭暴力概念的不一致是造成单从法律层面干预很难从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

反家庭暴力需要社会综合干预。法律介入、社会倡导、心理学干预相结合才是从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的策略。而心理因素是导致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给人们造成肉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压抑,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施暴者的心理类型为:自卑心理、多疑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大男子主义心理、性障碍心理、暴力遗传心理、自信心缺乏心理;受害者的心理类型为:依赖心理、爱面子心理、维系家庭心理、轻信心理、偏激心理等。

一位求助与我们中心给女儿作逃学问题心理咨询的妇女,身为国家干部,忍受家庭暴力折磨十几年,不愿向任何人流露她所受的精神痛苦,直到女儿逃学,把女儿逃学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归结到丈夫的暴力,自己还是默默的忍受。

要挑战中国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必须大力宣传和推广社会性别理念、提高公众的社会性别敏感、把社会性别纳入反家暴工作的主流。但从策略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讲,还需要考虑社会性别视角与阶级/阶层及个人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关系,如此才能把宏观背景及社会大环境和与家庭暴力具体案件及相关当事人联系起来,更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往对此关注不够。

从众多求助于心理帮助的家庭暴力案件中分析,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原理,以当事人为中心,尊重她本人想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来改变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强烈意愿,挖掘和调动她自身积极因素与能量来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对家庭暴力状况及其干预状况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受虐妇女和施暴者的心理缺乏深刻理解及有效对应措施,是导致家庭暴力干预理论和干预模式缺乏心理学视角和手段的原因之一。虽然有些家庭暴力干预试点/项目有社工介入的环节,有社工的心理辅导,但社工非专业心理干预,社工专家亦非心理学专家,其功能和作用有别,不应把两者混同。

甘肃省目前对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援助机构只有妇联的法律援助热线,还没有比较正规的综合性援助机构,更没有专业心理学的介入,因此,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反对家庭暴力,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倡导与援助中心,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有能力并且非常乐意做好这件事情。


2022年6月11日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