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

 用心灵呼唤心灵 用爱心激发爱心

心理咨询师考试

李正云:振兴乡村心理健康教育需基于国家战略及政策法律

近年来,乡村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提出主要缘于国家层面振兴乡村的战略,即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治理体系向乡村建设和振兴的转向。同时也缘于国家层面直面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将国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植入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追求,定性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此外,学校心理教育,尤其是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推进,除了从教育的目标和规律来把握,还必须依法推进,从国家宏观战略来深刻理解,以更好地把握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路径,增强振兴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

一、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振兴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乡村振兴”正式替代“脱贫攻坚”成为农村改革新的战略方针,意见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求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当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2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第十五条强调,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从以上系列文件的发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第二个一百年的重大发展战略,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标志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为振兴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关键导向、内容和路径,即振兴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提高站位、提升认识,积极主动将乡村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教育发展,抓住政策机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和资源,加强城乡融合,引入外部资源深化结对帮扶,将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至一个新水平。

二、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振兴是国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步入小康社会的征程,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国民心理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它的发布对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治理影响深远。意见明确将心理健康定位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及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2019年底,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等专门就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直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现实,推出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健康环境营造、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关爱、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等六大具体行动,最终达到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阶段性目标。

  国家近几年来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文件,标志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行动、政府行动。乡村心理健康振兴需要融入其中,即树立身心同健康理念,将指导思想定位于促进乡村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乡村幸福感,其目标是培育乡村民众及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满足其心理健康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在行动策略上,要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心理健康环境营造,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三、振兴乡村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依法而行

  2012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我国首部精神卫生法律,为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提供了法律框架。其中第十六条对各级各类学校负有心理健康促进的职责作了规定,即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等事件发生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心理健康应当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202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其中明确指出,父母和家庭有责任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

  法律是刚性要求,也是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振兴所必须坚持的底线。本文将与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关系最密切的相关法律标列于此,亦是希望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振兴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乡村政府、相关部门和民众、师生、家长、从业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突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促进和身心保护,尊重和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规范,共同构筑多方携手、规范推进的高质量乡村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022年6月2日 12:37